【資料來源/原水文化】 2013年2月28日 08:00
對於「妳」的出生我們心中有太多的期待與惶恐。經過長時間的磨練,我們已不再害怕,或許有一絲惶恐,但也僅是擔心妳而已,對於自身的病情,我們早已釋懷⋯只要能平安生下妳,她都願意承受。這就是妳母親最偉大的地方!—《希望陪妳長大》一個愛滋爸爸的心願。
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自2006年將「愛滋篩檢」納入孕婦產檢例行性檢查服務,不過,根據疾病管制局2012年9月的資料統計顯示,目前國內0~9歲以下,愛滋感染者計約40位,其中仍有30位因母子垂直感染而罹患愛滋。
然而,只要做好充足的預防措施,母子垂直感染機率是可以降到1%以下;為了給予即將出生的寶寶更多保障,我們希望更多人認識愛滋、面對它、預防它。
預防愛滋寶寶的第一步:全面篩檢愛滋計畫
兒童感染愛滋病95%是受到母親垂直感染所致,而所謂的母子垂直感染包括懷孕時期(子宮內)、分娩過程以及產後餵哺母乳所造成的感染—據統計顯示若媽媽感染HIV,在整個懷孕到分娩的過程中,沒有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,則生下的嬰兒有15~30%的機率感染HIV,其中有三分之一(5~10%)是在懷孕期得到的,三分之二(10~20%)則是經由產痛以及分娩過程感染;若產後又餵哺母乳至嬰兒六個月大時,則感染率會增加至25~35%;若持續餵哺母乳至兩歲,則有高達30~45%的嬰兒會感染HIV,所以餵哺母乳會增加10~15%的感染率。
也因此,懷孕期的愛滋篩檢是預防母子垂直感染的重要關鍵,也由於愛滋篩檢已納入例行性的產前檢查項目之一,懷孕初期「第一次」的例行性抽血檢查項目除了血液常規、血型、Rh因子、梅毒等外,同時也篩檢愛滋病毒抗體,如此方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此外,針對高危險群的孕婦(如性工作者、多重性伴侶、毒癮使用者、伴侶為愛滋病毒帶原者或曾經罹患過性傳染病⋯等),儘管在懷孕初期「未」檢驗出愛滋病毒,醫師仍會建議在懷孕後期,也就是在36週之前「再」做一次篩檢,以免因「空窗期」的關係,延誤發現與預防的時機。
【關於愛滋篩檢】
血液篩檢:愛滋篩檢是抽取6~8c.c.的血液進行檢驗。
檢驗種類:目前篩檢愛滋病毒感染以酵素免疫分析法(ELISA)為主,必要時配合西方墨點法(Western Blot)做為確認是否感染愛滋病毒。至於等待報告時間,則依各家醫院作業流程而定,在台大醫院ELISA約3~5天,Western Blot約1週左右。
檢驗判讀:
若檢驗報告為「陰性」,代表目前你的體內沒有愛滋病毒抗體,也就是沒有感染,但不表示你對愛滋病毒有免疫力;不過檢驗結果是陰性的,也是有可能已經感染,因為自感染後到抗體的產生也要花一段時間,大約是2~3個月左右,稱為空窗期,也因「空窗期」的關係,醫師會建議高危險群者,於懷孕後期再做一次篩檢。
若檢驗報告為「陽性」,代表你的血液有愛滋病毒抗體,也就是已經感染愛滋病毒。你的狀況稱為愛滋感染者(HIV(+)),未來也將發展為愛滋病(AIDS),不過沒有人知道會是多久之後。若未積極治療約有一半的人在感染後十年發展成為愛滋病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
附加檔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