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相關訊息
從「藥命俱樂部」 看愛滋感染者生存權之爭
發佈日期:2014/05/30

【聯合報╱記者施靜茹/專題報導】
有影評說,疾病和名人題材,是今年奧斯卡獎的火紅電影。

從早年的電影「費城」刻畫愛滋感染者工作權,到今年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的「藥命俱樂部」描述用藥的煎熬,都讓愛滋成為百拍不膩的題材。

1981年,美國洛杉磯通報4例同性戀者感染愛滋首例後,當時醫界並無藥物「武器」來對抗病毒。「藥命俱樂部」劇情描述,1985年科學家研發第一代抗病毒藥物AZT,藥商急著完成人體實驗,並爭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通過。

飾演感染愛滋的異性戀男主角的馬修麥康納(Matthew McConaughey),到墨西哥診所尋求提高CD4淋巴球細胞數量的藥物DDC。

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,AZT在1986年是臨床實驗首度證明有藥物能對抗愛滋,它在1960年被研發用於癌症治療,因效果不明顯而被放入倉庫;後來成了當年愛滋的救命藥。

台灣在1986年發現首例本國愛滋感染者後,羅一鈞表示,我國在1988年2月,就引進AZT給感染者免費使用,直到新藥不斷問世,現在它也和3TC結合成卡貝滋,繼續給感染者使用。

這部電影,讓生活在尋常環境中的人們,一探這群和病毒爭取生存權患者的人性交戰。



出處: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503477#ixzz32mke3Z7T
Power By udn.com

串連網站: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503477#ixzz32mke3Z7T Power By udn.com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