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相關訊息
醫療攜手防疫 照護愛滋摒歧視
發佈日期:2015/01/15

台灣年增2000多名愛滋感染者,平均年齡從2008年約33歲降至目前約31歲,平均每天6人感染、4人發病,超過1人死亡。但只有約半數感染者接受治療。

愛滋病治療預算為何應回歸健保?疾病管制署愛滋及結核病組組長陳昶勳指出,「要降低歧視、減少汙名化,就應讓愛滋病與其他疾病受到同等對待。」過去愛滋病治療轉由中央預算支應,是因健保財務惡化等歷史因素,既然愛滋感染者同樣繳健保費,理應與糖尿病、BC肝或高血脂等慢性病一樣,擁有相同就醫權利。

考量愛滋治療也是防疫一環,修法明定,感染者確診兩年內相關治療檢驗支出仍由公務編列預算。相當於患者是在穩定進入治療維持期後,回歸健保系統,落實醫療與防疫合作進行愛滋照護。治療回歸健保僅後台付費系統改變,患者就醫模式不受影響。

早期愛滋病致病原因未明,治療不易且致死率高,被以專法規範。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,隨醫療進展,感染者壽命與健康維持已不再是大問題,感染風險也顯著降低,愛滋不應再被邊緣化,亟待回歸健保正軌。

全文引用自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0107000837-260113

串連網站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0107000837-260113

回上一頁